孔子:一個正人君子,一生中要守好三戒,才能有出息,不枉此生
古人的教誨常常猶如醍醐灌頂,讓人受益匪淺,孔子是我國古代儒家的代表人物,其學說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,很多膾炙人口的經(jīng)典名句都出自于《論語》。
今天,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,作為一個正人君子,究竟需要怎么做,才能出人頭地,不荒廢掉自己的人生呢?孔子為我們提出了三戒,告誡世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,一定要嚴格遵守,才能有一番作為,并善始善終。
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
年少之時,由于身體發(fā)育尚未完全,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,也沒能夠完全的領悟透徹,在這血氣未定之時,最值得警戒的就是“色”。
看看現(xiàn)在的社會,網(wǎng)絡科技十分發(fā)達,人人都有一部手機,甚至還有電腦,只需要連上網(wǎng),我們就可以任游網(wǎng)絡的世界,到達任何一個角落,去探索那些“未知”的領域。正面的,負面的,健康的,不健康的,一切信息交錯在一起,我們都一股腦的吸收了進來,一旦把持不住自己,很容易誤入歧途。
作為家長的我們,應該要嚴格控制,年少之時,最忌被“色”所困,而難以自拔,所謂非禮勿言,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自己也應該知道那些不健康的內(nèi)容是一定不能碰的。
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斗
成年之后,剛剛踏入社會,正好是施展自己才華的**時機,大多數(shù)人一開始都血氣方剛,擁有一腔熱血,滿腔抱負,迫切的希望自己有所成就,以此報答父母,回饋家人和社會。
擁有這樣的理想自然是好的,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,不可莽撞,不可硬來,人際交往應該以和諧為要,不應處處逞能,過分強調(diào)自己的作用,而忽視了其他人的努力和付出,既然在一起共事,就應該舍小家,顧大家,把團隊合作精神發(fā)揚到**,這樣才能一起合力干出事業(yè)來。
單靠一人之力,就算能力再強,恐怕也難以與眾人之力抗衡。因此,壯年之時,一定要心平氣和,切忌與人發(fā)生爭論,而斷送了自己的前程。
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
到了年邁之時,血氣漸漸的衰退,人生起起伏伏,大風大浪,該過去的都已經(jīng)過去了,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憶,這時候,最忌諱的就是太在乎人生的得失了。
有的老人,與人一見面,就提及自己年輕時如何的風光,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,得到什么表彰和榮譽,又或者感嘆自己人生的選擇失誤,因此而遺憾終生,這些得也好,失也罷,都已經(jīng)成為了過去式,常常的念想只會讓自己徒增煩惱。
到了老年,該放下的,不該放下的,都應該要統(tǒng)統(tǒng)放下,盡情的享受現(xiàn)在的生活,心平氣和,養(yǎng)精蓄銳,不要再計較往日的得失了。
孔子以自己的一生經(jīng)歷,為我們概括了這三句話,并且流傳至今,歷經(jīng)幾千年卻依然適用。我們應該抱有十分崇敬的態(tài)度來感恩,認真做到不同階段的三戒,人生自得圓滿。
?2019 銅星雕塑壹號站? http:// 版權所有
銅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