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做人修養(yǎng)四要點: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
原文:子絕四——毋意、毋必,毋固、毋我?!墩撜Z·子罕》
今解: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——不憑空臆測,沒有一定要怎么樣的期望,不固執(zhí)己見,不自以為是。
**是“毋意”,這是說孔子做人處世,沒有自己主觀的意見,本來想這樣做,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見,他就接受了,并不堅持自己原先的意見。
第二是“毋必”,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得到怎樣的結(jié)果。這一點也是人生哲學(xué)的修養(yǎng),天下事沒有一個“必然”的,所謂我希望要做到這樣,而事實往往未必。假使講文學(xué)與哲學(xué)合流的境界,中國人有句名言:“不如意事常八九,可與人言無二三?!?/p>
人生的事情,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不如意,而碰到不如意的事,還無法向人訴苦,對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妻子、兒女都無法講,這都是人生經(jīng)驗。
又有句話說:“十有九輸天下事,百無一可意中人?!边@也說明,十件事九件都失意,一百個人當中,還找不到一個真正的知己。
第三是“毋固”,人的習(xí)慣,不論在思想上還是行為處事上,一旦形成后,就難以改變??鬃犹岢觥拔愎獭?,就是想告訴眾人要懂得變通,要主動跳出舒適但腐朽的溫床去不斷探索、思考與學(xué)習(xí),因為“學(xué)則不固”,見多識廣后,自然得以避免頑固執(zhí)著,思維眼界也自然不同于他人。
第四是“毋我”,專替人著想,專為事著想。遇事要從事情本身考慮,先要把自我擺在旁邊,專心于事,搞清楚做好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和要點,盡心盡力做好你能做的。這就是孔子學(xué)問修養(yǎng)的偉大之處。
老子在《道德經(jīng)》中說“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”,也是同理,把自己先放下,單純地專心把事情做好,反而對自己有益。
但凡牽扯到他人的言論都應(yīng)有謹慎之心,以免盲目自我膨脹而否定別人,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必要的困境。
?2019 銅星雕塑壹號站? http:// 版權(quán)所有
銅雕